东岳还有炳灵公的传说,据《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二二引《玉堂闹话》称炳灵公为东岳大帝的三儿子,唐以前为恶人形象,骑从华丽,俨若侯王,鲁人畏敬,过于天齐。《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载:后唐长兴(930-934年)中,明宗皇帝不豫,泰山僧进药,小康,应僧之请,封泰山郎为威雄将军。《事物纪原》卷七则称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十月十五诏封为炳灵公。《铸鼎余闻》卷一曰:道书云五月十二日为炳灵公诞辰。并案曰:后来吴地有以炳灵公为火神祖者。现在四川大足舒成岩有宋代的道教造像数龛,其中就供奉有东岳大帝,淑明皇后和炳灵太子的神像,镌刻十分精美。
南岳衡山为五岳之一,《史记·封禅书》称汉武帝元封(前110—104年)五年(前106年)登礼潜之天柱山,号日南岳。这个南岳并不是今天湖南南岳衡山,而是指今天的安徽霍山,当时也称潜山、衡山,在唐以前被列入五岳。唐以后改安徽南岳霍山为湖南南岳衡山,据《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二三引《衡岳志》日:唐太宗贞观(627-650年)中定祀南岳衡山于衡州。《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一:南岳衡州衡山县是也。衡州即今天的湖南衡阳市,衡山县即今之衡山县。
对于南岳大帝的来历,诸书记载不一。《重修纬书集成》卷六《龙鱼河图》载:南方衡山君神,姓丹名灵峙。南方霍山将军,姓朱名丹。一云衡山君烂洋光。《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引东方朔《神异经》云:南岳神姓崇,讳。《历代神仙通鉴》则认为伯益即南岳后身,为庆华注生真君,真君崇覃(金蝉长子)。《封神演义》中则封崇黑虎为南岳衡山司天昭圣大帝。
至于南岳大帝的神职,《历代神仙通鉴》卷四认为其主于世界分野之地,兼督鳞甲水族变化等事。又称:伯益乃南岳之后身,伯益相传是禹时人,曾佑禹治水,有功,(禹)以天下授伯益,伯益辞而隐居。至今在南岳衡山仍有当年大禹治水的禹王石。
道教沿袭这种信仰,据道经《太仙求仙定录尺素真诀玉文》《上情众经诸真圣秘》等道经记载:南岳君讳祝昌,南岳衡山君,姓讳洋光,头建八朗宝光玉冠,衣赤锦飞裙,披神光绯文之表,带封灵制魔之章,乘赤霞飞轮,从南岳仙官十二人。《云笈七羲》卷七亦曰:南岳衡山君,领仙七万七百人,服朱光之袍,九丹日精之冠,佩夜光天真之印,乘青龙。并称霍山为其储君,青城山为其丈人,庐山为其使者,其所服之袍、所乘之龙皆为赤色,这是因为,五行之中,南方色赤。
唐玄宗时,封南岳大帝为司天王,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五月廿五日,追尊号日:司天昭圣帝,与景明皇后配祀。
另据《癸辛杂识》记载:衡岳之庙,四门皆有会郎神,唯北门主兵。朝廷每有兵事,则前期差官致祭。沈作哲《寓简》亦日:衡山南岳庙,国家每大出兵,则遣使祭告。 旧时全国各地均建有南岳庙,以湖南衡山南岳大庙最为著名。
西岳大帝为五岳大帝之一,至于其来历,《古今图书集成·神异经》引《恒岳志》曰:“西岳华山。终华太白二山为副。岳神姓羌,讳。”《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二引东方朔《神异经》又称神姓善,讳。《重修纬书集成》卷六《龙鱼河图》亦云:“西方华山君神,姓诰名郁狩。西岳华阴将军,姓邹名尚。一云华山君浩元仓。”其中浩即是昊。
[本文共有 5 页,当前是第 4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