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手机咨询:18992867865 |
|
热线电话:029-89601188 |
|
QQ在线咨询:
|
 |
|
|
|
|
邮件咨询:shaoaid@126.com |
|
|
|
|
|
|
|
|
|
|
|
|
|
①了解服务内容 |
②选择服务类型 |
|
③提交服务申请 |
④支付服务费用 |
|
⑤完成服务订单 |
⑥查看服务方案 |
|
|
|
|
|
|
|
|
|
|
|
|
|
|
来源:
邵爱东易经风水网 |
作者:
邵爱东易经风水网 |
编辑:
周易世家 |
人气: |
2009-5-11 |
|
|
|
|
|
|
|
|
|
|
|
内容提示:
古代官员的一种冠饰。战国秦汉官吏奏事,必须用毛笔将所奏之事写在笏上,写完之后,即将笔杆插入发际。至魏晋以后,成为一种制度,凡文官上朝,皆得插笔于帽侧,笔尖不蘸墨汁,纯作装饰。称“簪白笔”。 |
|
|
|
|
|
|
|
|
|
|
|
|
古代官员的一种冠饰。战国秦汉官吏奏事,必须用毛笔将所奏之事写在笏上,写完之后,即将笔杆插入发际。至魏晋以后,成为一种制度,凡文官上朝,皆得插笔于帽侧,笔尖不蘸墨汁,纯作装饰。称“簪白笔”。宋代文武官员兼簪。明代官员朝服冠梁顶部一般插有一支弯曲的竹木笔杆,上端闻有丝绒作成的笔毫,名“立笔”,作用与白笔相仿,乃秦汉簪笔之遗制。《太平御览》卷六八八引《魏略》:“明帝时尝大会殿中,御史簪白笔侧阶而坐。上问左右此保官,侍中辛毗对曰:‘此谓御史,旧簪笔以奏不法,今但备官耳。’”《宋书.礼志五》:“笏者有事则书之,故常簪笔。今之白笔,是其遗象。三台五省二品文官簪之,王公侯伯子男卿尹及武官不簪。”明宋濂《和王内翰见怀韵》:“奇才不换金城百,宠名赏簪白笔双。”参阅《史记.滑稽列传》、《宋史.舆服志四》。 |
|
|
 |
24小时[最新]文章
排行榜 |
 |
24小时[最热]文章
排行榜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