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质地看,宫灯大部分以红木、紫檀、花梨、楠木等贵重木材作为立柱,也有骨刻、铜铸、烧蓝、雕漆等作为立柱的。纱灯用竹子劈削成篾条,糊扎成椭圆形,然后裱上纱绢而成。云南首创的玻璃灯又称料丝灯。在形状上除圆形的外,还有六角形、八角形、十二角形的。一般分上下两层,上大下小。宫灯的骨架,由近百块大小不同并刻有花纹的木片粘合而成。灯顶雕龙凤等图案,灯的各面绘有精致的山水、人物、花鸟、虫鱼、文玩以及戏剧故事等图画,每角上都悬挂各种色彩的缕穗,灯底坠红黄流苏。宫灯里照明燃料全是蜡烛。从用途来看,宫灯可分室内灯和室外灯两大类。室内灯有客厅礼堂用的吊灯、桌上使用的桌灯、座椅两旁的戳灯、墙壁悬挂的壁灯、宫殿内悬挂的彩灯、供结婚使用的喜字灯和供祝寿使用的寿字灯等。室外灯有庭院使用的牛角明灯、用于道路照明的“戳灯”和“插灯”,专门用于祭祀的庙灯,还有手持可移动“提灯”等。宫灯豪华典雅,在古灯史工艺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
古灯的文臣武将——其他材料的古灯。玉灯数量极少。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战国勾莲纹青玉灯应是突出代表,浅盘,细葫芦形的把,喇叭口形底座,系由三块玉料琢成后合为一器。灯盘腹凹,盘心一个凸起的五瓣团花座,整体有亭亭玉立的感觉。
两汉时期,出现了铁灯和石灯。河南洛阳东汉墓出土的一件铁灯,高73厘米,下部有一圆形底座,中间有一灯柱,沿柱向四外伸出三排灯枝,每排四枝,共十二枝,每枝枝头都有一圆形灯盏,在灯柱顶上站立一展翅欲飞的瑞鸟,堪称铁灯的代表。
汉代青玉的神牛提梁灯极为珍贵。高22厘米,长17厘米。神牛站立状,双目平视,嘴微张,尾卷曲。牛背呈桶状与灯连接,灯镂空雕龙、凤和熊,灯框两侧出廓雕双兽,灯伞雕莲瓣纹,上提梁连接于牛头上,造型优美,工艺精湛。
魏晋南北朝至宋元时期,汉代始见的石灯,随着石雕工艺的发展也开始流行,另外,铁质、玉质灯具和木质烛台也有使用。
明清两代是中国古代灯具发展最辉煌的时期,最突出的表现是材料和种类更加丰富多彩。除金属、陶瓷、玉石、木质外,出现了玻璃和珐琅等新材料。古灯种类繁多,特别是花样不断翻新的宫灯兴起,形成了我国古灯的鼎盛时期。
六、古灯撷趣
鲸油烛。司马迁在《史记·始皇本纪》中也有秦始皇入葬“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的记载。《三秦记》中记载:始皇墓中燃鲸鱼膏为烛。关于秦代是否已经有用鲸鱼膏做的蜡烛,目前还难考证,不能肯定,但没有确凿的证据也不能否定古书的记载。这种神秘的蜡烛,只有在若干年以后打开秦始皇陵墓的时候,谜底才有可能揭开。
[本文共有 5 页,当前是第 4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