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宅钟馗
钟馗是民间木版年画中较早出现的一个题材。北宋时已有印卖钟馗的文献记载,不过那时是在除夕悬挂。叶梦得《石林燕语》:“神宗(赵顼)梦中忽得吴道子画钟馗像,因使镂板赐二府,明年除日复赐。”反映出宋代钟馗是和门神一样,都是新年出现在墙壁或门上。
直到明朝时岁暮还是“门旁置桃符板,将军炭、贴门神。室内悬挂福神、鬼判、钟馗等画”(见刘若愚《酌中志》)。明代以后,除夕悬挂钟馗的风俗渐渐移到五月端午,悬于堂中“挂钟馗图画一月,以祛邪魅”(见《清嘉录》)。
民间年画中的钟馗,多无捉鬼情节,只画钟馗头戴进士巾,身穿圆领官衣,蹬厚底靴,仗剑,手指一蝠,或题“引福入堂”,或题“恨福来迟”以及“福在眼前”、“福自天来”等字句,借“蝠”与“福”字之音相谐近,巧成一句吉利之语。
《九九消寒图》
“九九消寒图”是属民间年画中历画之一种,它也是早期出现的年画形式之一。现存较早的一幅是明代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陕西刻印的《九九消寒之图》。此图中画一蒜头形宝瓶,上插一枝折梅花,共81花瓣。梅瓶四周,画了从一九到九九由冷转暖的不同节气和人们耕种聚饮的各种风俗活动。
明尤侗《帝京景物略》:“日冬至,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可知明代《九九消寒图》之形式,多画梅花。
清代年画中“消寒图”的形式花样较多,还有一种娃娃题材的,图中画一儿童拿香谱,谱上印有九个双钩楷字、每字九笔,如“香保送茶来厅前待客”、“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也有作“雁南飞柳芽茂便是春”等美句者,各地的《九九消寒图》图案都不同,武强的《九九消寒图》图案为著名的“六子争头图”,是武强年画代表作。
而山东潍县刻印的《九九消寒图》,上印一年之节气与月建等字,下刻八卦之文排成九组,每组九条。每组下系一诗,诗中有寓意贫富不均之怨,如:“四九地铺遍地平,朔风冽冽起新晴;朱提公子休嫌冷,中有樵夫赤足行。”古时冬至节日犹如新年一样受到重视。
财神
在民俗年画中,关于财神的年画最多。各地都有不同财神的图案,有的是文财神,有的是武财神,有的是文武财神,有的是财神夫妇,有的是上关(官)下财(上面是关公,下面是财神)。关公也是财神,关公重义,因义比钱重,所以关公在财神的上面。
其实重义也是为了得财,因为只有诚信,才能赚到更多的钱。
[本文共有 5 页,当前是第 3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