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首页
【邵爱东易经风水网】由易坛泰斗邵伟华之子邵爱东老师创办,提供专业风水、 预测、婚姻、起名服务。
服务总览
服务总览
服务申请
服务申请
服务流程
服务流程
付款方式
付款方式
英文版
English
风水服务
风水服务
专家简介
专家简介
服务申请
服务申请
留言咨询
留言咨询
邵爱东易经风水网
风水文化
风水文化
易经文化
易经文化
国学文化
国学文化
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

首页

风水

商业风水

风水

企业风水

风水

家居风水

风水

阴宅风水

风水

四柱命理

风水

六爻预测

风水

婚姻指导

风水

个人起名

风水

公司起名

形象宣传条
联系我们
手机咨询:18992867865
热线电话:029-89601188
QQ在线咨询: 点这里咨询
微信号: dahai290008
邮件咨询:shaoaid@126.com
了解易经风水网
网站概况 网站概况 家世纪要 家世纪要
专家简介 专家简介 专家专著 专 家专著
讲课照片 讲 课照片 对外交流 对外交流
最新动态 最新动态 文化理念 文化理念
服务范围 服务范围 服务收费 服务收费
服务申请 服务申请 留言咨询 留言咨询
部门设置 部门设置 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服务范围
商业风水 商业风水 企业风水 企业风水
家居风水 家居风水 风水顾问 风水顾问
阴宅风水 阴宅风水 婚姻指导 婚姻指导
四柱预测 四柱预测 六爻预测 六爻预测
个人起名 个人起名 公司起名 公司起名
服务流程
①了解服务内容 ②选择服务类型
③提交服务申请 ④支付服务费用
⑤完成服务订单 ⑥查看服务方案
服务申请
商业风水申请 >> 企业风水申请 >>
家居风水申请 >> 风水顾问申 请>>
阴宅风水申请 >> 男女合婚申请 >>
四柱预测申请 >> 六爻预测申请 >>
公司起名申请 >> 个人起名申请 >>
文化知识
风水文化 风水文化 易经文化 易经文化
国学文化 国学文化 道教文化 道教文化
佛教文化 佛教文化 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
婚姻专栏 婚姻专栏 风水万里行 风水万里行
本站动态 本站动态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风水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道教 >> 道教经典 >> 道教经典
道与名,有与无,万物之本,众妙之门
来源: 邵爱东易经风水网 作者: 邵爱东易经风水网 编辑: 周易世家 人气:163 2010-9-10
内容提示: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真正的宇宙大“道”,哪里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呢?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是什么?“道”就是规律。那么规律是什么?规律就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确定不疑的、直接的因果关系。

“道”有大“道”,也有小“道”,有“常道”,也有“非常道”。有一般的“道”,也有特殊的“道”,有局域性的“道”,也有全局性的“道”。

“道”到底是什么?言语永远无法“说”——解释得彻底的,不是老子表达不出,而是凡人不可能听懂。正如“夏虫不可以语冰”、对先天的盲人去解释什么是红色一样。不但从来没有接触过,连勉强地去想象都是不可能的事。《心经》中说:“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个规律不是凡人可以通过一般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所产生的六个基本识(色、声、香、味、触、法)和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思想、文化、理论体系(受、想、行、识)等途径以了解一门“世间法”、“有为法”的方法来了解的。

反之,可以被人们通过以上途径去了解、掌握并运用的任何一门“世间法”、“有为法”,那都不是“常道”——永恒而广大的根本规律。这也与佛在《金刚经》最后重点强调的四句偈文“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的意思如出一辙。

真正的宇宙大“道”,哪里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呢?这就是个“空中无色”的问题。为什么呢?因为六根产生六识是向外的,因此,这是一个依靠环境来决定意识的过程。但是这个环境是非常不可靠的,因为这个环境是在不停地变化的。不同的时空上存在着形形色色的环境,如果我们始终追随着这些林林总总的环境,这叫“心随物转”,很容易就把自己的本心给迷惑掉了。如果,仅仅立足于向外去认识环境的方法去理解宇宙的根本法,那就叫“缘木求鱼”,也叫“刻舟求剑”,根本就是犯了方向性的大错。

比如牛顿,他坐在苹果树下,被苹果砸了一下头,他就好奇:为什么啊?为什么苹果会砸我啊?为什么苹果是往下掉啊?好,根据这个环境给他的信息,他最后在一个大环境里发现了一个规律——万有引力。但是,以他所处的环境他是不可能知道,苹果其实是可以不往下掉的,也就是说这个万有引力的规律是“有漏”的,有破绽的,有局限性的。

现代科学走的就是这么一个方向,不说它是错误的,至少它是片面的。因此,这种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必然是漏洞百出的。

我们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间,都知道所谓科学研究的程序是这样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这个假设就是个很唯心的东西,而且从假设到求证中有一系列人为的逻辑判定,如最著名的“三段论”法,这些是否真的是那么绝对正确?本身就是有疑问的。只要在这个过程中与真实的有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的误差,经过辗转、叠加、放大的效果,也会使所谓的理论远远地偏离现实情况。更何况求证的客体——环境,本身就是个不稳定的客体。不仅同类的这个客体与那个客体不完全一样,甚至自身的这个时刻与下个时刻也会存在或多或少的不同。如何保证求证的过程能完全真实的反映出考察对象的真实面目呢?如果不能做到,那么所谓的实验、试验结果又能有多少可靠性呢?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那些由人(哪怕是科学家)主观制定的规律、法则又能有多大的适用范围、时限和参考价值呢?

话说回来,这就说明“道”如果“可道”就不是“常道”。

是什么“常道”?“常”是个道家与佛家共有的词,它是指在宇宙特性基础上的不变。“古往今来谓之宇,上下四方谓之宙。”所以说“常”就是在宇宙这个时空层次上保持不变,就是在最广大范围内的永恒。

“道”是无所不在的,它是宇宙万事万物的“共性”,任何一个层次上都有“道”的存在,所谓“道在屎溺”、“狗子也有佛性”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不但有“天道”、“地道”、“人道”、也有“棋道”、“茶道”、“酒道”、“花道”,甚至也有“狗道”。“道”有两个方面的内容:“无”和“有”。“无”就是以上所有这些“道”的共性内容,与宇宙根本大道是一脉相承的。而“有”则是千奇百怪的“个性”。而这个“个性”的表现就是“名”。

什么是 “名”?“名”就是“大道”——宇宙根本规则(绝对真理)衍生出来的在各个不同层次(子系统)里的“小道”——局部规则(相对真理)的具体表现形式,等等。这个“名”的有些层次是可以被生活在那个层次的一般人感知的,可以接触到的。所以“名”是可以勉强描述的,描述的精当与否取决于对这个具体的“名”的认识水平。但是,对于一般人来说,是不可能对全局性的大“名”描述得很精当、理解得很深刻的,所以“名可名,非常名”。

“道”在一个苹果里,是对“名”起决定作用的,而“名”就是苹果的外在表现形式,如:红的,甜的,脆的,含水的等等。但即使是一个苹果,也没有人敢说苹果的所有外在特性已经完整、准确地被掌握了,更加不要说从已经获得的这些外在的特性里去找出苹果的“道”——由宇宙根本法所构成的核心。

顺便说一下,这个“名”的字义是形容、描述的意思,而不是命名的意思。最早人们都是用形容的方法来命名的,后来,这个“名”才慢慢变成了现在的“命名”的意思。

“道”不是用“说”这种低层次的人类沟通方式可以完全承载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说”的作用一点也没有,否则,就没必要有《道德经》。“说”当然是有用的,而且可以说是极重要的,因为“说”可以引导人们去体味、实证“道”,如果没有这个过程,就不会有以后高层次的沟通,也不会有真正见“道”的一天。但是这个工具又是最容易被污染和充满歧义的,甲传乙,乙传丙,几个人辗转相传以后,一件简单的事也可能会被传得面目全非,更何况是这样深奥玄妙的道理。而且还可能有人为的增减篡改,那可信度就更低了。所以,老子推崇“不言之教”,佛家讲究“不立文字、明心见性,直指人心”,甚至佛临入灭前还反复强调“转了四十九的法轮,未曾讲了一字”,都是怕落下文字障把后人引入歧途。

“道”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个是核,根本精神之所在,那就是“无”。还有一个是围绕这个核起作用的外在作用,那就叫“有”。“无”是里,“有”是表;“无”是根本,“有”是枝叶;“无”是内涵,“有”是外延;“无”决定“有”,“有”证实“无”;“无”代表了源头,“有”代表了发展;“无”就是“空”,“有”就是“色”。

所以“无”,就是向内研究,就是研究根本,就是研究源头。而研究“有”就是向外研究,就是研究枝叶,就是研究发展。

向内研究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研究自己。因为人也是宇宙万物之一,人的核心也有“道”,也有与宇宙大“道”相通的那个“众妙之门”。而向内研究才是最根本和最彻底的,因为研究的对象是“无”——“道”的核心、内涵、源头、根本。而现代的科学研究绝大多数都是向外研究,在研究那个“有”。

“无”和“有”这两个部分看起来好象截然相反,但是从本质上说它们是“道”两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们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对立创造了发展的原动力,统一构成了系统的和谐稳定。佛所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是说“有不异无,无不异有,有即是无,无即是有”,这是最高层次的对立统一。因此,“同谓之玄”。尽管有着主次之分,但“无”学和“有”学都同样是很深奥的学问。

“玄之又玄”,不断地去通过修行、实证去接近、探索这个“道”,那么“众妙之门”就打开了,就能“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收藏本页到: 添加到QQ书签 百度收藏 订阅到抓虾 添加到鲜果 新浪ViVi 365Key网摘 天极网摘 我摘 和讯网摘 yahoo 收藏到收客网 Digbuzz我挖网 添加到饭否 挖客 添加到google
感谢您对本站的大力支持!
上一篇:美与善,世界之真,万物之本
下一篇:主要经典《南华真经》——知北游第二十二
<<返回文章目录
相关搜索: 老子||哲学|道与名|有与无|万物之本|众妙之门
24小时[最新]文章 排行榜 24小时[最热]文章 排行榜
不要过多地向外追求,内修才是根本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与无之间,玄妙
调理精气神,洁净心灵,静神内修,方能大悟
少一些欲望,少一些锋芒,全身远离伤害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德行如水,心静则明
天长地久无穷尽,阴阳和合故长生
元气永存,无穷无尽,万物之玄皆在气
自然之法孕育万物,仁道不施彰显公平
万物虚空始于道,道水相融宇宙生
使民不争,无为而治,清心寡欲,自然而大同
天长地久无穷尽,阴阳和合故长生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德行如水,心静则明
调理精气神,洁净心灵,静神内修,方能大悟
不要过多地向外追求,内修才是根本
使民不争,无为而治,清心寡欲,自然而大同
自然之法孕育万物,仁道不施彰显公平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与无之间,玄妙
万物虚空始于道,道水相融宇宙生
元气永存,无穷无尽,万物之玄皆在气
主要经典《南华真经》——天地第十二
关于易经风水网 | 邵爱东简介 | 新闻中心 | 服务总览 | 服务申请 | 付款方式 | 客户通道 | 在线留言 | 招聘信息 | 法律顾问 | 隐私 保护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
风水业务咨询电话:029-89601188 值班手机:18992867865 传真:029-89601188 业务邮件:shaoaid@126.com 业务QQ1469305822 微信号:dahai290008
2011 © www.shaoaidong.com 邵爱东易经风水 网 版权所有 ICP09009081 地址:西安市解放路77号裕朗国际729室 敬请关注风水万里行栏目!
>